首页

女王调教厕奴

时间:2025-05-28 15:55:15 作者:科技考古成果上新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 浏览量:57329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7日举行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2项重要文物修复成果和1项“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以及4项重要研究阐释成果。

  其中一项成果是已修复完成的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其中一件龙首,头顶正中生出一根独角,独角上带有6个螺旋“小犄角”,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为中国龙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勇介绍说,在龙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采用多视角三维成像、虚拟拼接等技术,经过无数次尝试,才得以还原龙首原貌。

  另一项为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据悉,该王冠历经千年,出土时整体已发生严重腐蚀劣化,几乎“支离破碎”。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称,考古团队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尤其运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保护修复方法,精准复原王冠本体与2582颗珠饰。这是目前通过科学发掘、保护修复,准确复原的编串结构最为复杂、单体珠饰数量最多的古代礼仪性珠串组合。

  还有一项成果聚焦“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项目中,中国考古团队进驻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实施精细化发掘与现场保护协同工作模式,破解出土脆弱文物保存难题。

  其间,考古团队发现一枚带有“五铢”字样的铜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韩化蕊说,这是此次发现的最直接的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证据。更特别的是,这枚铜钱是墓主人佩戴的装饰品,已经超越了货币流通的价值,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中亚的传播与影响。(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哈马斯指责以色列阻止谈判 黎巴嫩真主党袭击海法

“媒体合作是澜湄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既是合作内容,也是推动其他合作的动力。”记者团副团长、青海分社社长胡钟艺表示,希望通过澜湄万里行、澜湄国际影像周等大型人文交流活动继续加强与第五台的往来联系,共同为深化澜湄次区域合作发挥所长、贡献力量。

2024年“潮味乡村·美食同行”系列活动启动

2024澜湄工程师论坛主题为“工程创新 合作共赢”,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工程师联合体与缅甸工程理事会互认工程师名单并颁布证书,还发布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对澜湄工程师组织开放的可持续能力发展资源,与境外工程师分享中国工程项目经验。

护航老人健康 广西启动实施“护佑银龄健康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随之不断增强。

绝壁凿“天渠” 贵州毕节山乡有“生机”

银川8月8日电(记者 刘玥晴 张乐 路梅)“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集中采访8日在宁夏银川启动。160余名中央和部分地方主要新闻媒体、部分行业类媒体编辑记者参加了启动仪式。

前8月两岸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2%

“林场里,三分种、七分管,管护是重中之重。”新时代,数字孪生技术在八步沙林场得到应用,人防、技防一体,管护水平有效提高。在八步沙林场的一个封沙育林管护站,护林员马生荣点开手机,远程监控、红外成像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全天候巡护。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